首页 | 传承 | 滚动 | 专题 | 特稿 | 头条 | 热点 | 人物 | 资讯 | 娱乐 | 传媒 | 教育 | 书画 | 房产 | 旅游 | 地方 | 健康 | 民生 | 公益 | 汽车 | 红色

清明|天清气明,不负时光,薪火相传

时间:2022/4/5 6:45:57  来源:红路小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通城镇红路小学

4月5日,又是一年清明。

《历书》里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春分后十五天,就是清明,此时处于仲春与暮春之间。

气温回升,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所以称之为清明。

清明,是节气也是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祭祀先祖,寄托哀思;外出郊游,踏青赏花。一方面是亡者的祭奠,另一方面则是生者的眷恋。

清明,是一个有关“传承”的日子,有哀思、有纪念,是责任、是感恩。不论家教传承,还是家国情怀,都寄寓在这四月的叩拜之中。

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根”是祖先,是亲人,是故土。

清明时节寻根问祖,其实是提醒我们做人不能忘本——既不要忘记自己从哪里出发,因何而出发;更要遵循父母的教诲,传承先辈的精神。

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谨慎地对待先人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民风自然朴实敦厚。

哀悼祭祀,知恩感恩。

它让我们不忘先人的恩泽,自勉自强,传承家风,不堕家声。

“梨花风气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清明不只是怀念与悼亡,也是游春与踏青,更是传承与追远。

编辑|范   怡

审核|彭正勇

审核:薛成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关注新文网

  • 新文网编辑
    薛成毅


业务指导:中宣部老干部局书记﹑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支持单位: 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
有新文网水印的稿件,版权均属新文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使用须注明“来源:“新文网”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投稿邮箱:china_xww@163.com
互联网反网络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新文网版权所有,是带有新文网LOGO水印文章
Copyright 2019 https://www.xww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