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5/7 19:15:55 来源:新文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2023年9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深刻阐明了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方法路径和重要举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争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排头兵,突出理论武装、锻造过硬队伍、建强基层组织、集聚更优人才,推动组织体系重构、流程再造、能力重塑,以“新质组织力”引领保障“新质生产力”。
坚持政治铸魂“解锁”新质生产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思想能否紧跟发展最前沿、顺应发展新趋势、洞察发展新变化。只有思想领先,才能行动抢先、发展争先。解锁“生成性学习”。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迭代优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模块化学习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准确认识和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解锁“创造性思维”。要加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用好用活“荣昌大讲堂”“党课青年说”等品牌载体,帮助党员、干部打破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经验主义,以思想破冰引领工作破局、以观念转变带动发展突围,不断增强自身工作领域与其他领域的关联性、耦合性、互动性,推动思维体系实现裂变跃升。解锁“内生性动力”。要持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政治忠诚教育,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激励人、鼓舞人、感召人,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机遇感、责任感,不断提高抓落实的穿透力。
坚持选贤任能“激活”新质生产力。事业发展关键在人、核心在干部能力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一支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激活干事动能。要用好坚持标准选好人和立足实际用好人的“双引擎”,持续完善落实干部“三全”选任机制,优化构建立体多维的识人用人体系,把政治素质过硬、专业能力突出、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选好用好,严肃整治“佛系”“躺平”“摆烂”现象,让心态“佛系”、状态“躺平”、工作“摆烂”的干部无处遁形。激活工作效能。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人与考事相结合、听其言与观其行相结合、看“显绩”与察“潜绩”相结合,持续迭代完善领导班子运行评估和群众口碑评价机制,用好镇街书记和部门“一把手”例会机制,变“马厩挑马”为“赛场选马”,更好为发展提档加速、赋能聚力。激活发展潜能。要深入实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十二条措施,持续优化完善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激励体系,旗帜鲜明为干部撑腰鼓劲,着力营造“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误”的干事创业新生态,以组织担当激发带动干部敢为善为有为。
坚持强基固本“聚合”新质生产力。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实践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着力固底板、补短板、锻长板,更好地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力量。推动组织聚合。要坚持“一统六化五型”要求,加快建设新时代“红岩先锋”变革型组织,统筹推进各层级各领域党组织建设,推动组织运行全方位、系统性、整体性重构,使之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体系,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要素聚合。要立足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持续深化党建联建,推动川渝毗邻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阵地、资源、政策、载体等各类要素充分聚合,打造更多符合新质生产力特征、具有川渝辨识度的区域性党建合作品牌。推动治理聚合。要强化数字赋能,持续提升“141”基层智治体系实战实效水平,着力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数字化理念、策略和手段破解发展问题、改革问题、治理问题的能力水平,进一步释放数字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努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聚才引智“支撑”新质生产力。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靠“人”,要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放大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汇聚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强化政策保障支撑。要加快构建、精准完善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迭代优化人才留用服务保障政策激励措施,不断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以人才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撬动资金链,着力形成“四链”深度融合的新生态。提高平台能级支撑。要全力抓好各类平台载体建设,推动“火炬云创”“重牧硅谷”“荣联科技”等孵化载体提质增容,强化科技人才+研发机构+创新平台支撑作用,促进高水平人才在需求侧和供给侧上同向发力、同频共振,让更多具有前沿引领力、资源集聚力、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加速集聚。突出比较优势支撑。比发现短板更重要的是放大优势。要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持续围绕唱响做亮“123456”营商环境品牌、“千年荣昌”历史文化名片等具有荣昌辨识度的区域特色和发展优势,做好精细化、全链条、全周期人才服务工作,广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高质量的服务让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李杨智)
审核:薛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