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18 13:41:59 来源:新文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作者/武辉夏
王雨曾对我说,重庆出版社约他写脑瘫病人的长篇小说。我说,残疾人的小说啊,值得写,重庆出版社找你是对的,独具慧眼。王雨是位跨界作家,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的教授、博导,多年医学生涯的生活积累,是有切身体会、感悟的。王雨写他熟悉的人和事,完成了《向死而生》这部可读性强的长篇小说。小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阅读这部封面上由书法家吴尚起题字的小说,欲罢不能,深为感动。
小说以第一人称娓娓道来,写脑瘫病人“我”---俞帅奇的独特人生,绝望中的他与病魔殊死搏斗,寻死又求生。作者注重细节描写,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展现主人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观书犹如身历其境。可贵之处在于,作家王雨设身处地用一种悲悯心怀、大爱之心、细腻笔触,去探索、触碰“我”的内心世界,用有说服力的文字描述俞帅奇成长的艰难、痛苦、倔强。
小说告诉读者,除了残疾人“我”的自身努力外,更多的是亲人、同学、朋友对他的关爱、鼓励、帮助。大家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搀扶,每一张笑脸,都不断给予他勇气和希望。有了勇气和希望,便有温暖、光亮,便有生命的亮彩。当然,他也遇到冷眼、嘲讽,加上病痛的折磨,几度陷入绝望,而绝望的反弹又使他更加坚强地面对既来之则安之的苦难人生。
母爱父爱是伟大的,“我”的妈妈含泪说:“不生了,我要努力活得比儿子长,一直陪着儿子,让他在我的怀抱里离开这个世界。”“我”的爸爸看妈妈点头:“嗯,我们一起陪着儿子。”小说展现了“我”的父母内心的巨大痛苦,细腻描写了他父母对他永不放弃的信心。小保姆素素姐的描写感人,父亲早逝母亲失踪的她,把俞帅奇当成亲弟弟照护,陪伴他成长。“我”的博士生导师妈妈带的硕士、博士、博士后这些哥哥、姐姐们,从生活上、医疗护理上对俞帅奇关怀备至。“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各自有不同的人生遭遇,对他的疼爱催人泪下。欧阳医生的孤傲、固执使急于求医的“我”和家人们有山穷水尽之惑,而他精到的医术和真情,又使“我”和家人们大获其益,写得曲折真实。
“我”摔伤骨折后,一连串的“灾难”惊心动魄。俞帅奇随时发生的痉挛,使刚接好的骨折又错位,要命的疼痛,他想到了死。肝癌晚期的外婆给他讲丹顶鹤的故事,讲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那片绿叶预示对生命的渴求和希望。外公给他吟诗、解诗,谈诗的美妙。他军人的爸爸鼓励他说:“我儿子能行,我儿是男子汉!”使他一次次燃起生的希望。他开始积极配合针灸等治疗,坚持每天三次的地狱般锻炼,在高压氧舱室里坐“飞机”。外婆的去世,他悲痛不已,绘了《黄葛树绿叶》的画挂在床头,寄托对外婆的思念,看绿叶看人世之希望。小说不乏惹眼触心之笔:“乡坝的夜晚安静,远山如黛……我见远山如黛,是有星星、月亮的缘故。”“南天湖景区,一个‘绿’字扑眼……考研,考出一场难以忘怀的篝火宴。”情景交融有寓意。
《向死而生》的书名精准,跟死神搏斗是需要巨大勇气的;“给生活加点糖”,“我”的高考作文吐露出主人公的心声。他一路狂奔走进了最高学府,走向了世界。不可思议,不可想象,又真切实在,小说令人信服地艺术地描写了“我”的人生轨迹。今年的残奥会,那些获得金牌、银牌和没有获得奖牌的残疾运动员们,他们就体现了残疾人的人生奋斗和追求,他们也跟正常人一样,是可以创造辉煌的。跟“我”一样的脑瘫者们,他们扭曲着走剪刀步,不气馁,不放弃,坚持接受难以忍受的痛苦的治疗、锻炼,坚持学习,不少人进了清华、北大、中科院,去了国外研修、创业,“我”就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
爱,可以坚强,俞帅奇面对世界微笑。小说的画面感强,有望能够搬上影视、戏剧舞台。
(作者武辉夏系重庆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审核:薛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