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3/22 9:08:15 来源:新文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新文网-重庆讯(文/罗晓红)3月21日,由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重庆市作家协会共同主办。第四届“双城绿动话发展 中国作家川渝行”生态文学采风团总结会在黔江举行。徐贵祥、衣向东、李师东、张志强、张者、李元胜、熊焱、张远伦、宋尾、周宏翔等全国知名作家在会上分享了自己在5天时间里采风调研后对重庆生态的看法和感受。
3月17日以来,作家们奔赴南川、彭水、黔江开展调研采风,深切感受到重庆生态之美和乡村巨变。重庆之行,是文学创作与生态环保建设之间一次亲密的接触和融合,让作家们深切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生态环境人为保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作出的艰辛努力、取得的喜人成效。鲁奖获得者,著名诗人李元胜感叹,此行最大的感受是“生命即环境”。
在南川,采风团走进山王坪了解“中国首批森林氧吧”自然生态保护情况,在全村森林覆盖率达69%的茶树村了解当地在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探索“两山转化路径”所取得的成效。山王坪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大力保护以及茶树茶旅融合发展,建成精品民宿、农家乐,解决当地群众就业2000余人,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让大家印象深刻。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徐贵祥站在茶树村,看到群峰叠翠,风起云涌,他说,“这里肯定就是一个秘境,这里可能就有上帝之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生命的密码。”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重庆市作协副主席张者认为南川寒暑皆宜,更像是重庆人的灵魂栖息地。
在彭水,采风团重点对彭水大力发展红豆杉生态产业基地,积极推动林木苗圃建设及林下经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作家们走进阿依林海,参观了红豆杉产业基地的生活配套、景观打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看到家乡的今昔巨变,身为彭水人,重庆市作协副主席张远伦自豪地说,自己的家乡有最干净的水,有最清新的空气,最美的云海。在他看来,阿依红豆杉林是将绿色生态环保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典型范例。鲁迅文学奖评委张志强感触很深,他表示,以前这里是荒山,当地人通过多年努力,把荒山变成了林海,“绿水青山”以红豆杉为媒,真正实现了价值转换,变成了真正的“金山银山”。青年文学杂志社原社长李师东表示,“这里山川秀美,资源丰富,我想将来也会有更多的人,走进彭水,来感受阿依林海在自然生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的崭新变化。”
在黔江,采风团走访了土家十三寨、小南海地震遗址公园、濯水镇污水处理厂,游览了蒲花暗河和濯水古镇等地,充分了解了黔江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具体举措,以及呈现出来的“醉美”效果。黔江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和重庆市东南部中心,被誉为“中国峡谷城·武陵会客厅”。黔江遵循“先保护后开发,先规划后建设;先基础设施建设,后景观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先提炼特色准确定位,后分步实施力塑精品”等生态发展理念,做到自然景观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民族风情与参与项目有机结合,观光游览与科普教育相得益彰,开发业主与景区居民谐处共富。看到黔江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上的苦干实干,感受到当地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后,《青年作家》执行总编熊焱感叹,“人与自然共存,天与地共鸣。”既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也是知名书法家的衣向东在有“中国最美乡村”之誉的阿蓬江镇大坪村和小南海镇新建村挥毫泼墨。衣向东说,黔江的美是不能用文字来描述的,他提笔写下了“景由心造”“醉美黔江”。
总结会上,参会作家们感慨良多,徐贵祥写下“我记住了你,黔江!”衣向东笑言“黔江归来不看景,千山万河逊濯水”,小说家宋尾认为“这里的山有个性,水有灵性”,90后青年作家周宏翔表示,“此行体会到环保于人的重要性,当我们对环境谨慎细心,生态会以瑰丽般宝藏回馈我们。”
重庆文学院院长张兵表示,生态文学采风活动已举办四届,采风创作的文学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作家》《人民文学》等知名报刊。他希望作家们继续投身生态文学写作,以优美的笔触和艺术形式描绘美丽中国建设新画卷。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芹在总结中表示,此次“双城绿动话发展 中国作家川渝行”生态文学采风活动,是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的川渝实践,也是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能级的重要举措。她希望这个品牌活动持续开展下去,期盼作家们广泛传播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书写生态文明建设伟大实践,讲好生态环境保护感人故事,赞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审核:薛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