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10 8:16:11 来源:本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辛苦一辈子,守住钱袋子。老年人的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防诈骗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老年人通常来说缺少投资相关知识,法律意识和金融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容易被骗子利用,近年来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金融骗局并不少见,本期专栏总结常见骗局的特点,为老年人提供一份金融防骗指南。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因为老年人一辈子见多了风雨,遇到什么事儿都能一眼看透。但有一路金融骗子,专找老年人下手,而且有一套专门迷惑老年人的流程。
第一步先打感情牌。老年人普遍面临情感空虚的问题,要么是空巢老人,要么是儿女忙于工作,无法给予老人足够的亲情陪伴,这给了很多违法犯罪者可乘之机。通常都是先对老人嘘寒问暖,大爷大妈,甚至爸爸妈妈叫着,骗取老人的信任和依赖。
第二步是洗脑。以实现无忧养老,减轻子女赡养负担等为由头,向老年人推销各种所谓理财产品,常见的类型包括股权私募基金、各种以共享普惠等名头的高息揽储等。这两年借着房子升值,养老房产型骗局逐步流行起来。
老年理财的三大骗局——
1、 养老型公寓
新华社曾经披露过黄石市“上上坊养老型酒店公寓”骗局,有300余位购房者先后预交了数十万元意向金。开发商声称该公寓“既真实拥有,又有投资功能”:购房者每投资10万元,第一年可获12%的收益率,此后每年收益率增加2个百分点,5年累计收益达房款的80%,同时拥有公寓产权,“等于两折购房”。实际上,这家养老公寓连样板房都没盖,只是开发商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急于筹钱,所以打起了老年人的主意。
2、 产权共享旅游公寓
“辛苦一辈子,现在老了,又有钱又有时间,想去全国各地到处走走。”骗子们抓住了老年人的这个心理,送上了“花小钱办大事”的“好项目”。
重庆美尔投资推出的“戴斯大卫营”“黎香湖”“画家村”等三个“分权度假”地产项目,号称只需要投资4.98—11.98万元,即可享有一套酒店式公寓1/10的产权,每年28天免费入住全球连锁酒店或度假村权益。3年后公寓可全额回购。然而,仅仅两年时间,美尔“分权度假”地产项目崩盘,骗子团伙的头目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有期徒刑9年,但1700多名受害者却已经落得个血本无归。
3、 以房养老骗房本
相比上两种类型,这种以房养老的骗局,可谓是要了老命。
2014年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指导意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大城市开始以房养老的试点。以房养老的本质是利用老年人拥有的巨大房产资源,通过一定的金融机制提前变现,为老年人提供稳定的现金收入实现养老。
但不法之徒打着养老政策的幌子,借机推出“以房养老”名义的虚假理财产品,宣称投资回报可以达到一年4-6%,实际目的是引诱老年人将房产抵押。原来,这些公司只是在演一出空手套白狼的戏,把老年人的房产证骗出来,按照更高的年息抵押给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以套取资金吃利差。在这个骗局中,老年人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对自己房产的控制,当骗局的资金链断裂时,受害者不仅没有赚到一分钱收益,还会把自己的房子倒赔进去。
防骗注意事项——
骗子的套路再深,也是个骗子,总会露出马脚。认清三点,就能避免赔了钱财又赔房。
第1点:养老地产没有金融资质
即使是正规房地产公司、养老公寓经营企业,也不具备向公众公开发售理财产品的金融牌照资质。有的骗局会包装成买会员资格、赠送会员积分等,只要牢记搞地产的不能搞金融这个原则就可以。
第2点:假担保承诺不能信
金融骗子往往利用投资者的法律盲区,宣称“理财产品”本金有住房、商铺、车位等不动产作为担保物,“还不上钱就给你现房补偿”这种话压根儿就不能信。
第3点:好事儿岂能共享?
像分拆产权买房等骗局,无非是以共享的名义,利用受害者贪图小便宜的心理做局。低成本赚大钱的好事儿不存在,何况这等好事儿还与他人分享。想明白这些粗浅的道理,骗局不攻自破。
审核:薛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