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6 20:50:24 来源:新文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新文网重庆讯(摄影 华纳)金秋十月,正是橙黄橘绿时。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迎来了全国脱贫攻坚的决胜时刻。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重庆市扶垚计划资助项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重庆市重点影片《橙妹儿的时代》首映式,于2020年10月26日上午,在渝中区人和街保利国际影城1号厅隆重举行。
摄影:华纳
首映活动现场
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鸣同志;市扶贫办(市委整改办)副主任张倵瑃同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电影局局长张洪斌同志;奉节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祁美文同志;奉节县县委副书记钟红兵同志;奉节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迁同志;各区县(自治县)党委宣传部领导;影片发行方代表;主创团队;部分城市影院及媒体朋友等出席了首映式。
主创团队
消除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近年来重庆的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思想引动,政策牵动,科技驱动,产业拉动,电商促动,群众主动,干部推动,外部助动的”八动”特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正在变成现实。
用精湛的文艺作品谱写时代之歌,用先进的文艺方法表现发展成就、用真诚的文化情怀观照重庆品格,这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领导嘉宾与主创团队合影留念
近年来,重庆电影发展取得明显进步,在院线建设、票房发展上都有较好的成绩,但电影生产相对比较薄弱,在国内外有影响力和票房竞争力的作品较少,电影产业链还不够完善。为了强弱项、补短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等相关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重庆市出台电影扶垚计划,对重庆市民、本土企业、本土院校的电影生产扶持,促进电影业全产业链均衡发展。扶垚计划提出了全面推进重庆市电影文化创新的新举措、新方法、新实践,对促进重庆电影提升原创力,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意义重大。扶垚计划的出台,实实在在为重庆电影企业、电影人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首映电影《橙妹儿的时代》部分片段
在这个理想与现实高度契合的时刻,重庆市级重点影片《橙妹儿的时代》在扶垚计划的助推下应运而生。影片由艺真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出品,艺真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共奉节县委宣传部、重庆优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北京聚合影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如日之升影业有限公司、艺真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行。
故事以线性结构展开,人物群像设计,多线并举展开故事。以海归农业博士橙妹儿、长年研究柑橘种植技术的原大学老师关怡、世代种植柑桔的爷爷奶奶等老中青三代人为主线,以扶贫干部楚黎明、农业技术员江文玲、追随橙妹儿而来的乡村建设研究人士郑明磊为副线,辅以返乡青年文小桔和她的贫困家庭、极贫困户冉阿婆和孙女妞妞、游手好闲赌博成性的吴川东、对此地一往情深的郑教授。以上人物代表着各不相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生活现状,不同的人生经历,共同组成一个层次丰富且分明的故事架构。从电商扶贫引发故事,继而思维转变、视野拓展到产业开发,以及情感纠葛,全方位的展现偏远乡村精准扶贫、脱贫致富的历程。以千年夔门的首次攀岩为隐喻,抒发橙妹儿和伙伴们在事业与情感中的坚韧与坚持,表现新一代投身乡建的青年们的情操与情怀。
风格方面异于传统农村片形式。今日之乡村道路通畅,信息覆盖,绿水青山,乡村与城市已然相融,生态与人文默契共生。三峡沿岸更是得天护佑,有着天然的抒情风格,各朝各代诗赋大家皆与此有缘,名词雅句比比皆是,本片顺应历史之浩荡,就天成之文艺风范讲述今日之扶贫故事。
影调丰满而多变,大山大水的自然色彩,橙绿相间中光影投射,具有大写意的无拘无束。镜头语言温暖和谐,不露声色直抵内心。大有夔门壁立,号子铿锵;小有深夜絮语,低吟浅唱。如取火之木,穿石之水。
语言设计为普通话与方言共存。随着交通的便宜和普通话的普及,带方言感的普通话成为了一道风景线,特别重庆味儿的普通话受到人们的偏爱。因此,本片语言设计主张什么人说什么话,久居乡村的老人乡音不改,外出返乡的青年普通话与方言交织,使影片语言在乡土意境中富有立体感。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代诗人刘禹锡写于奉节的这首情深意重的竹枝词,正是以橙妹儿为代表的现代有志青年的写照,他们曾经走出三峡,现在又满怀深情,重返家乡,振兴乡村,与家乡人民一起,寻求共同致富之路。夔门为世界打开,世界也以极大的热情拥抱这片神奇的土地。(摄影:上海人文摄影华纳)
摄影:华纳
编辑:薛成毅
审核:薛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