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8/18 14:04:09 来源:新文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英才辈出:王大同、杜泳谯、罗中立、何多苓、庞茂琨等笔下油画创意成就卓著,作品蜚声中外,深得社会拥趸和时代的礼赞。
然而我们千万不能忘却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奠基者、引路人、油画系创办时主任刘国枢先生,他与刘艺斯,叶正昌等前辈一道开创了川美油画的学术传统。自1948年刘先生受聘于西南美术专科学校西画主任开始,他将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都献给了艺术教育事业,从美专西画科到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刘国枢先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油画艺术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
《飞夺泸定桥》入选小学语文课本
在武昌艺专的经历和唐一禾等教师的艺术理念深深影响了刘国枢。在刘国枢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将目光投向现实、关注劳动群众,创作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作品。
新文网编辑薛成毅从刘国枢先生那里获悉该作品已被军事博物馆收藏,后又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作插画。
1948年,刘国枢进入西南人民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的前身)教书,担任学校西画科主任。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军事博物馆需要很多军史画。西南美协就安排刘国枢,请他画《飞夺泸定桥》。
查阅、搜集相关史料后,刘国枢便到四川泸定县去体验生活。那是初春时节,翻过茫茫风雪的二郎山,刘国枢抵达泸定县大渡河边,住了10多天。
陡峭的群山、翻滚的江水、长长的铁索桥……泸定桥扼交通要道之咽喉的环境,给了刘国枢极大的震撼与冲击。他一天天深入下去,走访村民,去体会、还原当时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
通过反复揣摩,刘国枢采用仰视角度,将铁索桥置于画作的上半部分;然后桥墩、山岩、桥身形成一个交错的构图中心;再加上奔流的河水、陡峭的山崖、战斗的硝烟,烘托出战争紧张的气氛。
在有了画作的大体框架后,刘国枢回到学校,在画室里用竹竿模拟铁索桥的造型,并请来模特模仿当时渡江战士的造型。
“但模特只能模仿出战士的动作,却没有殊死搏斗的精神状态。”刘国枢翻出保留的当年画作的草稿与成稿对比说。刘国枢只能想象这些模特置身于泸定桥那湍急的江水、险峻的群山之中,并对人物进行细节刻画处理。
或匍匐、或侧身、或进攻、或掩护……20多名冲锋的战士形成一股冲击的阵势和横扫千军的力量,刘国枢历时大半年画出的《飞夺泸定桥》震人心魄,2006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这幅画又成为中国邮政的邮票画面之一。
摄影:李相伟 唐静
实习:贺海军 盛桐
编辑:寒砺
责任编辑:薛成毅
审核:薛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