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8/23 19:35:26 来源:本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最近,一本名叫《美国陷阱》的书在包括印度在内的多国媒体和学术圈引起轰动。该书作者是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前高管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最初的法语版本如今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这本书的主题触动了全球商业界的敏感心弦。
世界各国企业界及商学界经常对与历届美国政府艰难抗争叫苦不迭:美国用国内法惩罚外国公民,即使所涉案件不在美国司法管辖之内。近年来,这种趋势更加速发展,成为当前白宫“美国优先”政策的一部分,该政策的核心是依靠美国“例外主义”的独特性。
美国以破坏其自以为是的行为标准(特别是腐败和/或违反美国制裁),施压外国公司及其高管就范,并进行严厉的单方面惩罚。这种做法一直是历届美国政府与其他崛起性力量之间的一个主要争议点。俄罗斯、中国和印度以及其他国家,一次又一次地反对美国作为世界警察实施“单边主义”和“误导性”制裁与霸凌行为。不过,美国仍旧借助其国内法,不仅是为了惩罚目标实体,更司空见惯的目的是,破坏或接管其商业和国防部门的对手。
这样的行为并没有停止,近年来美国国会仍在推动通过数项寻求境外执法的法律。美国通过全球军事部署成为“每个国家的邻居”,又借助各种法律寻求把这种霸权覆盖到商业和科技领域。我们可以看到,从1946年《麦克马洪法案》开始,美国就禁止任何分享核技术的行为,甚至盟友也不行。要知道,来自盟友国家的科学家对著名的“曼哈顿计划”有着非常大的贡献,这个计划让美国成为二战战胜国中最强大的国家。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核不扩散法案”,禁止转移任何敏感军民两用技术给无核武国家,后者不能在本土进行任何被怀疑是制造核武器或弹道导弹的研发。在通过国内法实施“长臂管辖”的案例中,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美国陷阱》一书披露的那种,美国先扣押外国企业高管,然后再一步步“肢解”或帮助美国企业吞并有竞争性的外国企业;另一方面,美国也曾借维护地区秩序和法律之名,肆无忌惮地抓扣外国领导人,在美国法庭进行审判。
在对付商业对手时,1977年美国出台的《反海外腐败法》,为其打击所谓的“海外腐败案件”提供了“长臂管辖”依据。条件是只要所进行的交易通过美元交易,或者相关沟通是通过美国的服务器收发邮件完成。
自2017年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已陆续退出几项国际协议或国际组织,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015年伊核协议,甚至包括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而且,特朗普在数次盟友内部峰会上“强买强卖”,已令其名声在外。由于美国政府认为“整个世界都在通过不公平贸易欺骗美国”,这导致白宫不顾反对向全球许多国家加征关税。但这种行为和策略,恐怕会使美国的全球话语主导权日益式微。
从美国国内看也是如此。一个以保护“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立国的国家,不断指责中国所谓违反知识产权,对中国输美商品大规模蛮横征税,让美国消费者不得不面对价格不断上涨的苦果。美国领导人与其内外环境的日益脱节,已经成为美国学者以及更多国际学者讨论的重要话题。
从现在看,美国或许不会像对待中国华为和中兴等企业那样,直接对印度企业布下“陷阱”。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印度企业还没有对美国利益造成足够大的战略挑战。因为美国政府相关部门采取“长臂管辖”行动的出发点,是保护美国“商业利益”免受其他国家竞争性企业的挑战。中国一些企业已成为世界电信行业的领头羊,所以美国认为有必要采取这一措施。法国的阿尔斯通公司也是因此掉入“美国陷阱”的。
其次,印度经常屈从于美国压力,这可从新德里日益在5G建设方面不愿意对中国公司开放的态度上有所体现。印方这些举动,换来的也常常是让印度能免于美国的严词指责。比如在采购俄罗斯S-400导弹问题上,美国适用2017年《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时对印度和土耳其的不同态度,是最明显不过的案例。但是,印度得到的这种“偏向”当然也会付出成本。(作者是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
审核:薛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