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1 22:02:49 来源:新文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新文网讯(通讯员 谭刚强)11月21日20时讯)自媒体影像多元呈示时代,集体在场观影还有没有很好的市场积极响应?尤其对一部非娱乐化、非悦情性、非流行性的非主流记录片《杀马特我爱你》而言。可就在昨(20日)晚,莉莉周观影团所组织的特别观影活动,做出了很好的回答。
这场由莉莉周影艺主办、菲尼的世界观影厅协办的《杀马特我爱你》重庆首映活动,竟大大打破了组织人的组织预期——因场地所限,原计划控制在100人内的观影报名人数,竟超额一倍以上。最后经尽力扩容调整,同时劝说部分人再次组织观**,现场参与观影的“社群观众”仍然达到了150人以上,且因室内布置为非专业影院设计,平地延展,坐在最后排的观众也许只能看到影片的三分之二画面。观众除通过主银幕观影外,还有不少观众只能借助影厅的另三块电子影屏观影。尽管观影场景不是电影院,但大家终因心向牵引而坚持始终。
这场“室内观影”活动,之所以“粉丝”热情高,最为关键的还是纪录片《杀马特我爱你》本身所包含的由青年亚文化新人类族群所构成的新型“城乡关系困情”——社会底层青年农民工的生存代价与权利困境反映。这种反映不由自主地与莉莉周观影团诸多雅致影众内在的良善与关爱发生了密切的对位关联。
正是导演李一凡多年的精心付出,通过对67个杀马特青年面见采访、11个人的网络采访,同时对900多段工厂流水线及共认生活录像的收集,最终把这群“五颜六色”的“杀马特”的头发下面的心酸启悟故事呈现给了日常视野并不宽域的影众。这场观影使众多日常视域有限的影众终于见着了在主流文化及生活风范之外,借助“杀马特青年亚文化”挣扎着自我疗愈生存的特色一族。
亦正是导演李一凡的“悉心”地“为人民服务”,作为“人民”实体一员的“莉莉周观影团影众”,才紧紧抓住这难得的在场机会与他展开了广泛的提问与解答交流。
观**,十多个观众借助提问与导演李一凡展开精彩对话,话题既涉及纪录片的主题选定、表现形式、价值取向、创新空间等,也涉及对象关切、社会变迁、文化流变、底层尊重等。因交流热烈,原定一个小时的交流活动,结果还是超时。
映后,观众除有与导演的充分交流外,大家还与导演一起前往观影所在的联合国际大厦67层的云端平台,在重庆之眼观景台一起浏览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绝佳的环视夜景。
因时间关系,未来得及现场发言的不少观众随即纷纷在莉莉周多个观影群中及时发表了个人的观影感言:
影友江岚写到:“走近杀马特的世界,让我们知道了,有一群地处社会边缘的孤独灵魂借助寻找自我价值的新方式,想被世界看到、被社会认可、想拥有存在的意义。他们选择了非主流的方式呈现自己。而李一凡导演的执着拍摄、获得了这群人真正的信任,是多么坚韧的信念和勇气啊。”
影友黄丹写到:“一部纪录片,让人看到了一个特立独行群体存在的本质!而这个世界,人们之所以能做到慈悲,是因为看见,因为懂得。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像你和我一样,通过电影的记录而看见和理解了他们,甚至引发我们深刻的换位思考,于是,愿意像对待内心并不总是美好而强大的自己那样,学会慢慢接纳和包容这些外表扎眼内心却柔软而无助的人群!”
影友文文鱼写到:“这是一部疯狂又沉默,荒诞又现实的纪录片。在这些非主流的鬼样般的杀马特的背后,有太多无奈和唏嘘。我开始理解他们五彩斑斓的躁动,曾经的嗤之和鄙视转化为心酸。”
影友阿部丢丢写到:“杀马特,让我走近你。望你之后不再有割裂的牺牲品。世人笑你的疯癫已成无处安放的青春。让善意照进夹缝里残踹的无望而迷惘的未来。”
……
当晚,即有好几十人写出了观后随感发在朋友圈。这实质反映着,社会公众真真切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分享诉求,尤其是对“小康”福幸生活的共享诉求。
摄影/段能
审核:薛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