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承 | 滚动 | 专题 | 特稿 | 头条 | 热点 | 人物 | 资讯 | 娱乐 | 传媒 | 教育 | 书画 | 房产 | 旅游 | 地方 | 健康 | 民生 | 公益 | 汽车 | 红色

吕玉兰——临西人民的信仰

时间:2020-4-27 21:25:07  来源:邓连朝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看着玉兰公园外墙上这样的大幅标语,我的心情难以平静,让我再次穿越到全国著名劳模吕玉兰艰苦创业的历史时空。

吕玉兰1940年出生在河北省临西县的东留善固村。那是一个悲惨和暗无天日的年代,广大穷苦的农民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饱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还要遭受天灾和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滴水贵如油,风起飞沙走,种一葫芦收一瓢","万户萧疏鬼唱歌",是那个年代真实的写照。 1955年,15岁的吕玉兰高小毕业,她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的号召,回乡奋斗,任农业合作社副社长、副乡长,成为了新中国最年轻的农业合作社社长。从此,她带领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锁风固沙、抗洪排涝、打井平地、繁育良种、科学种田……,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把东留善固村这个贫困落后的穷沙窝,改造成了林茂粮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历史不会忘记,吕玉兰带领着一批铁姑娘即女青年,爬上榆树采摘榆钱,解决了树种问题。育好树苗之后,又是她们利用三四个冬天,早晨带着干粮,顶着刺骨的寒风在老沙河故道的沙窝地栽树。每天都是煞天地黑才回家,双手冻裂了口子,脸也被风吹得皲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植树造林锁风固沙,改变了东留善固村的生产环境。在此基础上,她带领东留善固人打井抗旱,抗洪排涝,通过种子肥料等环节的“革命”彻底改变了东留善固村贫穷落后的面貌。粮食产量一步步种一葫芦收一瓢达到亩产400多斤,乃至800多斤,跨过了黄河长江,每年上交的公粮比周围几十个大队的总和还要多,极大地支援了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成为全县全省乃至全国学习的标杆。

临西人民不会忘记,1972年周总理接见吕玉兰时,提出了“要争取临西县三年实现东留善固化”。在临西县委第一书记吕玉兰的带领下,上世纪70年代,以生产队为单位,利用冬闲季节平整土地。整个阵地红旗飘飘,你追我赶人欢马叫。1972年冬至1973年春,对卫河扩大治理。全县突击打机井,截止到1972年全县共打机井8596眼。修建了北孟庄排水站,相继开挖了东西渠、一只渠、东清临渠、马刘庄渠和于庄渠。堤上规划了卫西干渠、临威渠、赵王河三个排水系统,开挖了下堡寺渠、临馆渠。1972年又开挖了跃进渠。1975年从沙河买下设备,兴建了临西氮肥厂。这样平整土地、抗旱防涝水利建设、化肥等环节都实现了东留善固化,从而确保了临西农业产量也东留善固化。当整个邢台地区都在食用临西的红高粱米时,卫运河畔、黑龙港流域的临西人民昂起了自信自豪的头,发出古道热肠、侠肝义胆的豪爽笑声。

党和国家不会忘记,吕玉兰历任农业合作社社长、公社书记、临西县委第一书记、河北省委书记、是新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六、七、八届河北省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她先后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河北省劳动模范,并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在党的"九大"上,毛主席接见吕玉兰时说到:"你的名字我记下了"!1970年,吕玉兰作为中国党政代表团的成员出访朝鲜,受到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亲切接见。 1972年,吕玉兰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团长赴阿尔巴尼亚访问,受到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恩维尔·霍查的亲切接见。1975年的夏季,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受周总理委托,视察东留善固村,在麦场上向吕玉兰了解农业生产情况。此时的吕玉兰是河北省委副书记,而那位高挽裤腿坐在左边的人就是当时的河北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刘子厚,一位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入党的老革命。三位党的高级干部,毫无当今官员众星捧月之派头,他们头戴草帽,身穿布衣,马扎木凳,粗碗茶壶,就这样在田间地头探讨起了农业发展的话题。1981年,吕玉兰由省委书记的位置上调任河北省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和当时的县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曾共同工作三年。面对职务的降低,吕玉兰兢兢业业为党工作。长城内外、黄河上下、大江南北传送着从农村姑娘到新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的惊人事迹和传奇故事。

不朽的玉兰精神。高尚的精神能够穿越时空,永远不老,历久弥新。焦裕禄精神是这样,吕玉兰精神也是这样。吕玉兰是谁?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上个世纪60年代,她的事迹曾传遍了大江南北,影响和激励了无数的人。她16岁时成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农业合作社社长,20岁时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她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在千亩沙荒地上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科学种田,推广小麦优良品种;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她从东留善固出发,先后在临西县委、河北省委、正定县委、河北省农业厅担任领导职务。不管在什么岗位,她都不改质朴本色、公仆情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80年代,习近平担任正定县委副书记、书记期间,与吕玉兰合作共事。1994年春,在吕玉兰逝世一周年之际,习近平写下《高风亮节 一代楷模》一文,深切追忆了吕玉兰朴实无华、任劳任怨、艰苦朴素、甘当人民公仆的品德和风范。2011年5月,习近平在给东留善固村党支部书记信的批示中,提出要“以吕玉兰同志为榜样,大力弘扬‘玉兰精神’”。玉兰精神是吕玉兰忠诚党、忠诚人民、忠诚祖国的思想与行动的集中体现,与焦裕禄精神一脉相承。焦裕禄、吕玉兰都是好党员、好干部。所以,习近平同志才提出学习焦裕禄、学习吕玉兰。

吕玉兰——临西人民的骄傲。吕玉兰不仅仅属于东留善固,她还属于临西县,乃至全国人民。吕玉兰——运河儿女的圣贤;吕玉兰——临西人民的名片!“吕玉兰同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著名的女劳模之一。她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新宇在贺电中说,“多年来,她积极带领家乡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临西县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东留善固村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玉兰同志担任河北省领导工作期间,不仅兢兢业业,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而且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到廉洁奉公,一心为民,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又做出了突出贡献,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力量。1993年,她因积劳成疾,中年去世。这些年来,我们都十分怀念她。吕玉兰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吕玉兰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吕玉兰——临西人民的信仰。东留善固村是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吕玉兰的故乡。习近平总书记亲笔致信村党委书记吕廷祥,对全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并希望党委一班人“大力弘扬玉兰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村民信任的好干部”。今天的东留善固带头人吕廷祥同志正是弘扬玉兰精神,艰苦奋斗、再建新功:为村民解难题、办实事、谋利益,建立了农业、林业、林果、养殖、食用菌等合作社,每个社派一名村干部主抓。近几年,先后引进玉露香梨1000亩,采取高头换优嫁接黄金、皇冠优质梨1000亩,从美国引进阿波罗F1芦笋1000亩,新打、修缮机井90多眼,铺设防渗管道6000多米。村民全部加入新农合。投资1.8亿元,占地300亩的新农村建设工程目前已建成联体别墅、小高层楼房30000多平方,入住200余户。投资800多万元兴建了三幢教学楼,配齐了语音、实验、化验、电教、图书阅览、少先队活动室。入校率百分之百,巩固率百分之百。村办企业形成了棉纺、建材、运输、酿酒、食用菌、保健品、电子七大行业,本村百分之七十的劳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外地来村打工人员1500多人。2013年全村工农业产值4.5亿元,集体固定资产1.8亿元,向国家上缴税金1250万元,实现人均收入8000多元,其中,来自二、三产业收入占三分之二。长期以来坚持以群众路线为根本、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三个文明有机结合,协调发展。1987年以来,村连续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村”,1990年以来,村党组织连续被河北省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998年之后又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计生协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敬老模范村”、“全国巾帼示范村”。不仅如此,而且整个临西县都在积极落实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早在1994年县政府就把老县委门前的东西路命名为玉兰路,多年来一直组织干部群众的广大中小学生到东留善固吕玉兰纪念馆瞻仰,了解吕玉兰事迹、学习吕玉兰精神。有关部门组织学玉兰做主人,学玉兰争做临西好人。总之,吕玉兰跨越了时空成为临西人民永远的学习榜样,成为临西人民坚定的信仰。

审核:薛成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关注新文网

  • 新文网编辑
    薛成毅


业务指导:中宣部老干部局书记﹑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支持单位: 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
有新文网水印的稿件,版权均属新文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使用须注明“来源:“新文网”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投稿邮箱:china_xww@163.com
互联网反网络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新文网版权所有,是带有新文网LOGO水印文章
Copyright 2019 https://www.xwwnew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