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3/5 10:43:31 来源:本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农历惊蛰节气自带音效,
一声雷鸣是“起床号”,叫醒蛰伏的生灵;
也是“集结号”,催促着人们春耕的节奏。
在这一天,陕西、山东一带有炒黄豆吃的习俗,
广西人炒玉米粒,福建人煮带皮的芋子,
人们用象征性的炒虫吃虫,表达守护庄稼的心愿。
山西人则流行吃梨,除了寓意远离病虫害,还能润肺清脾。
梅花落、樱花开;
春雷响,万物长。
一场花季盛宴就此开启,
盐渍、蜜制、煮粥、油炸、酿酒……
秀色可餐,美景也是美食。
仲春时节,花朵尽情绽放,人间热火朝天,
这是不负韶华的最美图景。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在二十四节气之中,惊蛰反映自然的是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很重视惊蛰这个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
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一岁十二个月建,每月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开始了。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审核:薛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