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28 20:23:16 来源:新文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新文网河南3月28日讯(图/张清堂)凤头鸊鷉(学名:Podiceps cristatus):体长为50厘米以上,体重为0.5-1千克。前额和头顶部黑褐色,枕部两侧的羽毛往后延伸,分别形成束羽冠。脚的位置几乎处于身体末端,尾羽短而不显,趾侧有瓣蹼。瓣蹼十分发达,除了适于游水之外,在陆地上几乎是寸步难移的。
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在既是开阔水面又长有芦苇水草的湖泊中,极善水性,它们时常把头部朝下没进水里,接着完成一个前滚翻动作,然后在水下作一段高速度潜泳,再在远处露头冒出水面。建造浮巢,建筑材料是水生植物的叶子,能随同水位上涨而漂起,不但不会往巢里渗水,还可以因为湿草发酵产生热量,有助于鸟蛋的孵化,使性喜贪玩的亲鸟在孵卵期间也能忙中偷闲,到巢外去嬉耍片刻。吃昆虫、昆虫幼虫、虾、喇咕、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水生无脊椎动物。偶尔也吃少量水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主要繁殖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部、甘肃、宁夏、青海和西藏等省和自治区,越冬时则经过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迁往西藏南部、云南、四川、安徽,以及长江以南、东南沿海和台湾岛等广大地区,有一部分凤头鸊鷉也在中国东北的辽东半岛和东部沿海一带越冬。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距明水面不远的芦苇丛和水草丛中。成对分散营巢或成小群在一起营巢,巢属于浮巢,飘浮在水面。通常弯折部分芦苇或水草作巢基,再用芦苇和水草堆集而成。巢为圆台状态,似一截顶圆锥体。顶部稍为凹陷。巢上部外径为26-30厘米,内径20-28厘米,下部直径60-69厘米,巢高52-62厘米;巢露出水面部分5-9厘米,巢深3-4厘米;5月中旬至5月末产卵。每窝通常产卵7-5枚。大小为31.5-36.5×51.5-55.0毫米,平均为34.3×53.4毫米。重量为30-33.5克,平均为32.2克。卵刚产出时为纯白色,孵化以后逐渐变为污白色。卵的形状为椭圆形。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雄亲鸟轮流承担。雏鸟早成性。孵化出来不久即能下水游泳和藏匿。
编辑:薛成毅
审核:薛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