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6/22 12:11:30 来源:新文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观刘帅一生,临危受命总会首选他,我们看看:
1、军阀混战时期:他只是第二混成旅第一团团长,但一有作战,就任命其为总指挥,全权指挥全旅。
2、泸顺起义:任命他为总指挥,指挥起义军的军事。
3、八一南昌起义:任命其为参谋团参谋长,直接对前委负责,制定部队的军事计划。
4、中央准备调朱毛到中央工作。朱毛给中央建议让刘伯承和恽代英来接替,认为将胜过“我们”。
5、湘江惨败后最危急的关头出任总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
6、长征开路:四渡赤水后,组成先遣纵队,依然也是任命刘伯承为司令员。
7、徐向前申请到中央工作。红一四方面军会合之后,徐向前申请到中央工作,也是推荐刘伯承出任红四的总指挥。
8、组建援西军:为救援西路军,中央组成援西军,任命刘伯承为司令员。
9、挺进大别山:为挽救山东七月分兵的颓势和陕北的险情,军委令刘邓部挺进大别山。
10、淮海决战:成立总前委统一指挥,任命刘伯承为首席指挥员。
11、开办军事学院:任命刘伯承为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
12、对印作战:进行战略战术的指导。
为什么总是刘伯承?
一、刘伯承具有非凡的军事指挥艺术和作战谋略,善于解决复杂问题。
这可不是我的看法,而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军委在给刘伯承悼词中的定论:“在突破乌江、智取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诸役中,显示了他的军事奇才”;“在一系列重要战役中,特别是在上党、平汉、淮海、渡江战役中,在进军解放西南战役中,表现出了他非凡的军事指挥艺术”;“他高超的指挥艺术和作战谋略,他的精辟独到的军事著述,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超的军事才能在实践中的表现就是善于解决复杂问题。
在红军五次反围剿时期就指出李德拼消耗的打法不对,提出“敌进我进”的策略;长征先是出色完成殿后任务,黎平会议出任总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突破乌江,智取遵义;遵义会议上提出放弃贫瘠的黔北,而进军川西北,与红四会合,开创局面;指挥先遣纵队巧渡金沙,借道彝海,强渡大渡河,侧击泸定,圆满完成开路任务。
抗日战争初期运用运动游击战创造若干经典战例,中期开展交通破袭战,中后期运用“敌进我进”策略广泛开展敌后武工队斗争,恢复根据地。
解放战争过渡期,当好“守门员”,有力配合全国的内战布局。
内战开打后,通过三破邯郸梦保持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完整,又三出陇海路支援兄弟战区的作战;挺进大别山之后,运动歼敌与建设根据地并重,完成了战略使命,促成大转折;出大别山之后,逐鹿中原,在粟兵团退回休整的情况下开打了中原局面。
淮海决战,面对敌军重兵集团,如庖丁解牛,贡献了决战布局的两个策略“揪其尾,斩其腰”,第二阶段先打黄维策略又承上启下,形成了“吃一个、看一个、夹一个”的大好局面,完美完成了决战决胜。
渡江战役提出了大纵深的迂回包围战法,西南战役更是决胜几千里,以大纵深、大迂回、大包围的战法,一气呵成完成了对整个川黔90万敌军的席卷。
对印反击作战,根据前线的报告,就能准确分析敌军的配合,给出精确的战术指导。
二、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勇于担当。
刘帅善于从全局考虑,不惜局部牺牲,勇挑重担。比如上党战役配合国共谈判;平汉战役阻敌北进,支援华北和东北布局;陇海战役不顾侧背受敌,突入敌军纵深,有力支援中原突围和华东作战;豫皖边战役在弹药不济需要休整的情况下,依然发起作战迟滞王敬久集团支援山东;为挽救山东和陕北的危局,不顾鲁西南战役消耗严重而毅然挺进大别山;豫东战役,不顾兵力的绝对劣势(三个小纵队约4万人),奋力攻击吴绍周兵团吸引胡琏回援(敌军吴绍周、胡琏共6个整编师12万人)。淮海战役战前布局,甘当配角,指挥2,6纵队冒充主力,吸引黄维、张淦远离淮海。渡江战役,自告奋勇到前线指挥第二野战军并四野先遣兵团,放弃在总前委指挥渡江全军的荣誉。解放后,为推进我军的现代化建设,辞去西南封疆要职,到南京创办军事学院,期间编写和讲授解放军战役学纲要。
综上所述,刘伯承既有非凡的本领,又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勇于担当,能干事,能干成事,你要是领导,也必然会选择这样的大才去临危受命。
有人可能要问,抗美援朝为何没选刘伯承?第一新中国已经建立,最难的时候已经过了,抗美援朝即便打不赢,也可撤回国内,美国不可能冒三次大战的风险攻击我本土。第二办军事学院同样重要,我有充分的理由:陈赓不是因为办哈军工也回国了吗?第三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既然已经解除了刘伯承的兵权,没到危急时刻,不再轻易授予。
参考资料:《毛泽东军事文选》《刘伯承传》《徐向前战争回忆录》《刘伯承年谱》
审核:薛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