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传承 | 滚动 | 专题 | 特稿 | 头条 | 热点 | 人物 | 资讯 | 娱乐 | 传媒 | 教育 | 书画 | 房产 | 旅游 | 地方 | 健康 | 民生 | 公益 | 汽车 | 红色

浅读杨圭言先生的书法心语

时间:2023/9/2 11:39:42  来源:新文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文/杨必位

我与杨圭言先生相识近二十年,虽不能说对先生有着透彻的了解,但在相处过程中总让人感觉到从他的点滴生活中隐含着一种儒雅的气节之美而让我充满敬意。他曾经任职于涪陵师范学院(原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兼任代院长,教授。

但时至今日在与同事、朋友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却从未透露出自己的历史,总是以平易待人的行事作风,以谦和之态与各种不同文化层次者亲切相处,毫无颐气指使的大佬习气,那充满文人气息的仪态,总会让人产生出几分君子相惜之感。他是一位真正的学者,有着深厚的学理底蕴,但从未在人众之前夸夸其谈,总是以平静的心态去聆听他人述说。先生在教学与书法研究上成绩斐然,在书法理论上建树颇丰,但他还是以局外人的心理去求知问道,从不满足于对学术的探索。与他交流总感到既投缘又通理,往往在回味中会自然产生对他的另眼相看。

通过研读先生的书法,如同看到先生在书法的道路上徐步而来,在淡云浅影中透显着一种清和雅然之气,如诗如风,伴着心清泉莹之秀,合着儒韵之辙,将文以载道,笔墨畅怀的富有文化精神的感受轻松地传达而出,不但给人有怡人之感,也能从他书法作品中品析出先生以自己深厚的文化功底去切入于对书法的探究,以兴趣之"识"为发端,投入于忘我之中而研习经年。

由于先生常年执教研学,在对各个历史时期书法流变的统览中将书法审美的迁延变化了然于心,从而炼就了一双慧眼及一颗思辨之心,也感悟出很多独具特色的心得构想,如在他早期的文章中曾提出了富有动律乐感的书法意趣之美,指出"书法是造型艺术中最接近音乐的艺术""如是说,是因為书法兼备了空间和時间特點,书法的创作形式自始至終表现为书法线条的律动随着時间而开展,此种特性具有鮮明的時间特性,以及与实践特性密切相关的运动特征;书法艺术审美活动中的情感运动,为书法线条的运动和节律所制約,因而也带有明显的時间效应。而時间特征,正是作为時间艺术的音乐所突出的特点,故人们常將书法與音乐进行类比。"并强调出"由于书家艺术个性的差异,字体的不同,技法的高下,笔调的強弱,乐感呈現出复杂的形态。审美的价值趋向对书法乐感影响不可忽視。"同时还对乐感的时代感情作了阐述,"微妙复杂多变的情感运动的驱动,个人不同的审美趣味和理想的追求,不同時代审美价值趋向的影响,使书法乐感呈現出不同的情調。观赏者可以通过对每件书法作品的乐感及其情調的感悟,追溯作者丰富的情感、個人的审美趋向和当時的审美時尚,領略到風格迥异的美"。而且在研习黄庭坚、米芾的行草的体会中也将乐感认识顺手拈来运用其中,同时更以符合自己性格特质的魏碑中所体现出雄强浑穆之气作为本体运用,以峻厚奇逸之意象为骨形,以行草韵辙之美为方向,形成了以魏碑入行书的治学方式,并以行书之韵去破解碑体中的坚质,以碑的风骨去助力于行书的古雅之气,以相得益彰的融通手段,去补正着自己的认知与追求,因此在他的书法观中始终体现着理性的认知观及随性而出的自然表达,同时也沿着时代审美发展的共性特点相向而行,他的思路与于右仼以碑入草不谋而合。当今能像先生这样获古拙之气而不迂陈旧习者少也。他以自己独有的认识将实相为本,虚笔为辅的表现理念运用于实践之中,不但让自己的书风体现着跌宕俊奇而变化有致,也让书法表现保持着气凝质朴,形神相合之意态,从而实现着自己的审美趣好追求,这是他长期无意识形成的一种与性格自然契合的结果,也反映出先生性格本质特征中的实态与治学的品质,就是厚览承朴,重学养体,去陳求精,敏思合情;在借助于禅宗的定慧双修之修法去**于书法的研修功课,更注重于在定的修行中去开启慧的觉性,在不满足仅有的厚稳沉朴中去追往于理想的灵性表达,由此让他自己在书写的整体效果上始终保持着畅而不滑,巧不外放,表意而不刻意的特色,这是当代书家中少有的品质,却恰恰成了先生的优势。

当前先生站在书法发展正沿着时代的轨迹由传统迈向现代表现的交接点上,但他的眼光却执着地回眸于历史的传承,在继往开来中去觅得有益的经验,从他的文中"當我們观赏怀素的草书《自敍帖》,目光会不自觉的顺着线条的展开而前行,時间效应十分明显。"就可以看出,由于认识的底蕴让他胸有成竹,不受囿于传统书法,也不冲动于现代表现的语境里,而是以自己的感情喜好去实现着自我的精神寄寓,去完善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格品质的美好向往,这正是他的高人之处,这种追求是内向的也是抒情的,更是从中得心源走向师造化,由师法自然通向随心所欲,他这一自觉的行为正是他在书法领域中知之有恒的真实写照。从他的作品中还可以窥视出艺术个性的产生是在承古推新的过程中去实现的,从古韵中求生,从笔性中得趣,在篇章中直取气象的宏伟,这是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提出的观点,但当今有成就者都守住了这一信条而成功,先生也亦然其中,正**于此路上,并痴情于文化而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传承歩伐,从书法心得中也照应出他心韵中的美丽印迹。

艺术追求是美好的,谁能知道其中却是艰辛二字的永远伴随,但具有勇士精神的圭言教授却以淡淡的微笑去面对,去畅怀,并在大儒的指引下正乘风而来。这时他的胸襟正如入秋后的芳菊,百花开后吾自在,嫣然伴霜乐此怀,不念青山四时变,只将云笺尽情裁。

审核:薛成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关注新文网

  • 新文网编辑
    薛成毅


业务指导:中宣部老干部局书记﹑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支持单位: 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
有新文网水印的稿件,版权均属新文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使用须注明“来源:“新文网”否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投稿邮箱:china_xww@163.com
互联网反网络不良信息自律公约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抵制违法广告承诺书
新文网版权所有,是带有新文网LOGO水印文章
Copyright 2019 https://www.xwwnews.cn/